零点吧球迷知识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三国演义仅为小说,不足为信,读史还是要看正史。
至于为什么不用火箭,我个人估计是这样的。首先中国历史上的火箭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曹操作为北方军事力量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军力在于机动力强的骑兵和步兵。估计在赤壁大战前曹操的主要注意力在建设水军和平定江南后的政治手段上,对于火箭这一战术武器并未留意。而常在江南水域作战的吴国水军则较早地对火箭有了认识,因为他们对于长江上的江风吹向比曹军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能控制火势的方向,烧敌不烧己。事实上,曹操对于周瑜火烧赤壁是毫无思想准备的,这多少也印证了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