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吧球迷知识

体质,体质的问题,罪魁祸首是体质。

社会主义体制搞足球,腐败太多,效率太低。

根据中国足协球员注册信息系统显示,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在1996年至2000年间,降至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急剧下滑为18万人;而目前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数据库中只有区区3万多人。另一项数据———足球学校的数量,在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短暂的辉煌之后,如今也大踏步地后退,从鼎盛时期的4300多所下滑到20多所!这种下滑势头是全国性的。大连是中国闻名的足球城,最多曾拥有二十七八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有30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现在一家也没有。在沈阳市足协注册的青少年人数也逐年减少,从最高峰1998年的2500人锐减到2007年的不足百人,注册的训练单位也由1998年的25家业余俱乐部、足校减少到今天的5家俱乐部。
  
日本青少年球员130万。 中国不足3万。
高洪波的亮点:
1.由过去的442转变成现在的4231,强调边路。
2.球员年轻话,特别是启用姜宁,蒿俊闵打边路。
3.强调中场控制,5个中场加强控制。
4.启用技术球员,比如天津7国脚入选,加强中前场传接,跑位。
5.新球员都是非常有特点的,脚下技术都不错,敢拿球。
6.精神面貌相当好,敢打干拼,中国队少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必须要
1.制定长期的目标。真实的认识自己水平,制定一个长远目标。
2.稳定自己的打法。中国足球至始至终没有自己的风格。
3.有长期的规划。规划好我们的国字号球队的发展思路。
4.加大联赛投入。联赛是基础。
5.大力培养青少年足球。青少年是希望。
6.向日本韩国学习,学习日本的一整套发展足球的方法。学习韩国的拼抢精神。日本足球能看见一直慢慢在进步,哪怕输掉几场比赛,中国队却看不到,哪怕赢了几场比赛。我们不的不承认,我们的球员在理解足球上明显落后日本,日本足球能有今天的发展,特别是中前场的传接,跑位,是日本几代球员学习巴西的结果,我们一下子赶上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中前场球员无论从技术和思想上都落后日本一大节。这是中日足球真正的差距。
中国从来不缺少好的前锋和后卫,但是现在有特点的太少。过去中日韩真正的差距在--中场,现在整体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