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班子实力雄厚,主力球员为乒乓球而生,后备力量足,也正因为在这种竞争如此强烈的环境里,才能长盛不衰
呵呵~乒乓球在中国是全民运动,就像足球在巴西是个个都会踢。中国打乒乓球的有几亿人,可能其他国家的人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而且中国的体育竞技是搞全民体制。
楼上的人说得好像就中国人骨骼都适合乒乓球似的,亚洲人都很灵活,以前50、60年代是日本称霸,在这之前是欧洲一枝独秀。老瓦(瓦尔德内尔)鼎盛时期,中国男队一直抬不起头,只是女队邓亚萍和乔红他们一直很强(后来是王楠、李菊,再后来是张怡宁)
这些人是几亿乒乓人口中挑出来的。
另外最好的球员是练出来的,教练是运动员退役下来的,至于联赛么?中国的联赛根本就是半职业化,很多是一些国企在赔本赚吆喝,最好的联赛应该是德国的(但是水平难说,毕竟欧洲现在面临青黄不接,只有一个波尔,下一个老瓦还没有出现)
现在是中国的高峰期,中国也曾经低谷过~虽然中国乒乓球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永远站在顶峰。就像美国男篮梦之队,他也不会永远 是冠军的。
那中国和外国的训练、管理等各种因素也有吧,能否详细说一下团队的补充 2011-02-20 21:30
那再看看下面吧:
1,市场的开发:全国上下都将乒乓球当成国球,很多小孩从小就开始训练了,讲实在他们并不是身体素质好还是实力超人,只不过是训练有素,基础扎实,还有cctv的擂台赛训练心理,不像外国的那些小孩喜欢练就练,不喜欢就罢,有一套整齐的训练系统,这个全赖许绍发领导的功劳;
2,企业的加盟:这个方面就要提到黄先勇了!他是第一个赞助中国队的企业总裁,红双喜集团的董事长。1996年,乒乓市场第一次出现企业的赞助,就是红双喜,而且这几年的飞速发展,红双喜已经成为国际品牌和奥运会合作伙伴,也吸引了更多的商家,设计了很多可以提高技术的发球机和球拍、胶皮等;
3,电视的转播:就是因为当时白钢领导的坚持使现在有了一个乒乓周末,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乒乓球,更多的人学习乒乓球,这样国球的后备军就实力雄厚,推了一批还有一批上;
4,打法的研究:第一个乒乓球博士张晓蓬对这一方面贡献最大。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男团才拿到第七,后来张晓蓬设计出一套训练方案,细致的安排帮助中国在1995年打了翻身战。后来到了研究大球打法和11分制的偶然性,以及分析对手的打法的特点和漏洞,为这次世乒赛包揽5枚金牌也是功不可没的;
5,领队的照顾:黄飚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他是国家队的领队,不管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队员的训练以及照顾队员的生活,如果谁生病或者受伤,第一时间亲身照料,直到身体恢复,也是他的细心照料,运动员们可以在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
6,与外国的交流:这些年来中国队员一直都有访欧,锻炼年轻队员,这样使年轻队员的实力进步地更加快,还可以学习外国人的长处,例如反手的强有力对拉和挑打,进一步巩固我们的霸主地位;
7,庞大的球迷组织:每个球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球迷,而王励勤更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球迷会的球员,有了大家的呐喊加油,支持助威,球员当然会发挥得更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