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双向合同——球队受益球员受限?
2017-08-07 23:04:51 来源:零点吧
关于NBA新出台的“双向合同”,在最近的劳资协议中是这样定义的:这是越来越多的球队拥有发展联盟球队或与发展联盟球队合作之后大力提倡的产物。随着NBA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球队拥有了专属的发展联盟球队,新赛季开始有26支球队将拥有发展联盟球队,而两年前这一数字为19。(发展联盟新赛季改名为G-League,本文依旧称其为发展联盟)
以前,从NBA球队运营的角度来说,发展联盟最大的问题是球员缺乏控制,球队可以支付50000美元邀请发展联盟球员参加球队的训练营,挖掘他们的潜力,寻找合适的球队,并最终和他签下合同,这其中花费了很多成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球队能够将其留在阵中。发展联盟球队可能是合作伙伴,NBA球队会投入资源培养球员和团队,但是最终,其他球队也可以毫无限制地签下这位球员。
双向合同就是为此而生,它将从技术上解决发展联盟球员缺乏控制的问题,让球队能够一对一地和球员签下NBA合同,NBA各支球队的名额将从原来15(最少12)的基础上再加2个,使其人员名单上限增至17人。
对于球队来说,双向合同是非常划算的,因为签下双向合同的球员的工资不会被计入工资帽,当合同到期之后,他们还会成为受限制自由球员。双向合同最多只能维持两年,不包括奖金以及额外的补偿,NBA常规赛的跨度为170天,而一个双向合同球员最多只能和球队经历45天的常规赛阶段,这期间他的工资将按照底薪计算(整赛季底薪为815615美元),剩余的125天,他最多能拿到75000美元,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一个赛季能够拿到280000美元。
从球员的角度来看,好的方面是NBA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个工作岗位,而且薪水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很多球员(尤其是美国本土球员)想留在美国追逐NBA梦想,双向合同至少在表面上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机会。
但事实上,双向合同并不会有太多的魔力,它很难帮助NBA球队挖掘一个又一个约吉-费雷尔,也很难让球迷们更多地看到林书豪或者马修斯这样落选秀的梦幻故事,而且,双向合同有可能会被NBA球队利用来解决薪资问题,当然,这样的球队目前还没有出现。
签双向合同的基本上属于NBA的边缘球员,而NBA却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联赛,他们有财力吸引世界上最顶级的天赋,所以他们很难为某些特殊的球员建立体系,这也是很多球员宁愿去欧洲打球也不想继续留在NBA的原因,在欧洲大约有20名球员有征战NBA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去这里打球的动力,例如鲁尔和德科洛。
以艾派-尤度为例,他刚刚和爵士签下了2年650万美元的合同,在2014-2015赛季,27岁的尤度在快船每场比赛出战3.9分钟,合同则是不到一百万的底薪,之后他到了土耳其打球,每个赛季一百多万,还帮助球队赢得欧洲冠军,当选最终四强MVP。和成为球队的板凳席末端人员相比,既能获得荣誉、又能得到更高工资,何乐而不为呢?而且NBA在海外也有着专业的球探,只要能打出优秀表现,何愁得不到NBA的合同?
此外,双向合同也对球员进行了限制,如果球员和球队签下双向合同,那么合同结束之后他也只能和这支球队续约,这很大程度上使球员失去了选择的权利。想象一下吧,如果你是一名护框内线,可是球队内还有3位同类型却优先级永远在你之上的球员,而在以前,这个位置出现伤病的球队会签下你,现在你却只能在板凳席上枯坐至赛季结束,错失可能是生涯最好的机会,对于边缘球员来说,抓住机会表现几乎是出头的唯一途径,而双向合同则可能让你彻底失去这样的机会。
双向合同对球员的作用远不如想象的那样积极,反而可能让球队和经纪人受益。双向合同的主要针对群体是二轮或者落选行情的球员,这些球员为了被球队选中,可能不得不接受和球队达成一些桌下协议,他们能否被选中可能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签署一份双向合同,这可能还会损害球队和球员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双向合同有利有弊,球员获得了更多训练和比赛的机会,球队也对发展联盟球员有了更好的控制力,一些球员会因此受益,但与此同时,弊端也非常明显。